Facebook Pixel Facebook Pixel

你也是「低頭族」的一份子嗎?放下手機,感受真實的溫度,回歸人群吧!

2022-07-24
創新拿鐵/Kaiwei Tang
你也是「低頭族」的一份子嗎?放下手機,感受真實的溫度,回歸人群吧!
圖片來源 : unsplash
【大大學院解讀:我們很常會下意識地確認手機、時不時看看是否有人傳訊息,但事實上這樣的焦慮感,會讓我們無法用心感受生活;所以現在開始嘗試遠離智慧型手機吧!你會得到意想不到的快樂與富足。】
創新點:最好的「智慧型手機」,是人用自己的腦和心,分辨出事情的輕重並做出有意識的抉擇後,再來使用的手機。
本文五大重點:
1. 這一切真的是「免費」的嗎?
2. 為何我們會如此沉迷於社交和網路平台?
3. 什麼是「回歸人的生活」- Going Light?
4.我設計「Light Phone」的宗旨,希望它是⼀款盡可能「少被使⽤」的⼿機
5. 依目的選用合適工具
編輯前言
一個美好的緣分!《創新拿鐵》的作者戴羽,寫了一篇關於「Light Phone」的文章。「Light Phone」是一款刻意翻轉「智慧型手機」的裝置,功能極簡。
這篇文章在2022年4月20日登出後,被一位遠在紐約的讀者看見了。他叫Kaiwei Tang,正是「Light Phone」的共同創辦人。
Kaiwei寫信給我們,於是我們知道他的中文名字是湯凱為。生在台灣,後來移民美國,到今天仍看中文。
凱為跟我們進一步分享了「Light Phone」背後的想法。他設計的不只是一支手機,而是一個運動。
以下凱為這篇文章,是這個運動的宣言。凱為和他的中譯者黃玉奇,寫出了在智慧型手機的時代,我們得到,和失去的東西。
這篇文章,讓我們盤點自己的人生。(王文華)
(照片:Light Phone

1. 這一切真的是「免費」的嗎?

還有人記得撥接上網的美妙旋律?
在那個無法隨時隨地上網的時代,撥接上網的旋律是多麼地令⼈懷念。
那時,上網只能靠⼀台電腦,當你起⾝離開電腦走出⼩房間,網路世界隨即被拋在腦後。
現在的我們幾乎無時無刻都在上網,我們總是透過⼿機搜取資訊,晚上睡覺前滑⼿機,早上起床刷牙前會先拿起⼿機查看電⼦郵件,就連上廁所也看⼿機,待在⾺桶上的時間可能比之前⼜多了⼆⼗分鐘,⼿機不離⾝的我們不經懷疑⾃⼰⾝處何處。
從BB Call (傳呼機)、56K撥接上網、Hotmail和無名⼩站的時代,演進到網際網路無所不在的現在,我們的⽣活有了什麼樣的變化呢?
「天下沒有⽩吃的午餐」。你是否曾深思過,我們現在所使⽤的社群媒體、電⼦郵件和搜尋平台會永遠是免費的嗎?當然不會,天底下沒有真正免費的東⻄。
⼈們夢想著網際網路附有的特性能讓世界變得更美好。
⼤家希望⼀切都是公平的,每個⼈都能免費取得各種資訊。於是許多公司⾃然⽽然地開始思考如何從「免費」這件事來賺取利潤,這也成為現在的網路商業模式;Google和Facebook就是最明顯的例⼦。當然也有例外,例如 Wikipedia 是由非營利組織資助與維護,⽽Are.na則是⼀個使⽤者付費的無廣告平台。這些網站都證明了不同運作模式的可⾏性。
然⽽誰知道這種廣告驅動商業模式的發展,居然會導致全球反烏托邦的噩夢。
網際網路絕不是免費的,我們已不⾃覺地花費了⾃⼰的寶貴時間和注意⼒在這些平台上, 也付出了我們的私密個⼈資料。
(圖片:Light Phone
許多產品聲稱能讓我們的⽣活變得更美好,但實際上它們的設計⽬的,只是利⽤⼈性的弱點,來提升使⽤者對產品的黏著度,進⽽達成⾃⼰的⽬的。
所謂的「注意⼒經濟」誕⽣後,社群平台(如Facebook、Google)向廣告商收取廣告費⽤,同時它們亦侵略性地⼤量販售平台的產品 — 你我的個資。所有社交和網路平台的⿊暗⾯都有⼀項共同的⽬的 — 盡⼀切所能且不既後果地驅使我們使⽤平台,讓我們使⽤平台的時間極⼤化。但這樣的網路使⽤⽅式真的帶給我們更多快樂嗎?
幾年前,Apple推出了「螢幕使⽤時間」的功能,讓⽤⼾能控管⾃⼰使⽤⼿機的時間。這對許多⼈來說是⼀個警訊,在得知⾃⼰的螢幕使⽤時間後,Apple的執⾏長Tim Cook也正努⼒地調整⼿機使⽤習慣。長時間使⽤⼿機的負⾯副作⽤已發⽣且普遍存在,這也很明顯地解釋了為什麼Steve Jobs或Bill Gates會讓他們的孩⼦遠離這些科技。
⼿機的負⾯影響的範圍很⼤,從低頭滑手機帶來的⾝體勞損、⼿機藍光影響我們的睡眠週期、個⼈的家庭關係(⼈與⼈之間的疏離),甚⾄更深層影響到整個社會。讓這麼多公司能不經意且任意地收集我們在網路上留下的數據是很危險的。而⼤量⼿機成為垃圾掩埋的景象也讓人難過。智慧型⼿機的出現,對每個⼈來說都受到某種程度的影響。
如果查看⾃⼰⼿機「螢幕使⽤時間」的結果,就能很輕易地計算出我們每週或每年花費多少時間在像是社交類型的平台上(每天四⼩時乘以七天再乘以五⼗⼆週…),想像⼀下這些時間我們可以拿來做其他更重要或更健康的事情。(了解更多:12個讓你終身受用的「時間管理工具」

2. 為何我們會如此沉迷於社交和網路平台?

「臉書 Facebook、推特 Twitter和其他公司使⽤類似於賭博業的⽅法留住⽤⼾」— 娜塔莎· 道·舒爾 《設計成癮》 Natasha Schull, Addiction By Design
「無論你是查看 Instagram上新的貼⽂,或是翻閱《紐約時報》上的新聞,你會有這些舉動皆與內容無關,你只是沉迷於想看到⼀項新事物的那份感覺。」-Aziz Ansari 阿⿑茲·安薩⾥
如同「鈴、叮、砰」幾個單⾳組成的和諧旋律,能讓⼤腦產多巴胺進⽽形成獎勵機制, 這些社群平台讓使⽤者無法抗拒且失去⾃我控制的能⼒。這些公司雇⽤了⼀群專精於神經科學與⽣物學領域的聰明⼈巧妙地利⽤了各種伎倆,想盡辦法地去提升⽤⼾對平台黏著度。
想脫離這種情境只能靠你⾃⼰。先萬不要以為這些讓我們陷入困境的公司能協助我們脫離,因為這些公司正竭盡所能為⾃⼰創造無比巨⼤的利潤,這些公司若幫助⽤⼾停⽌使⽤他們的產品將與⾃⼰的商業利益背道⽽馳。你必須拯救⾃⼰。
Facebook 的創辦⼈祖克柏 Mark Zuckerberg 在⼀場哈佛畢業典禮演講中陳述他們的⽬標 —「創造⼀個讓每個⼈都有各⾃使命感的世界」。臉書Facebook怎麼可能提供你使命感呢? 只有你才能找到⾃⼰的⽬標,這可能也是每個⼈⼀⽣中最困難的問題,這個問題會隨著⼈⽣的歷練⽽漸漸明朗,但最終只有你能為⾃⼰找到解答。
 
(圖片:Light Phone

3. 什麼是「回歸⼈的⽣活」 – Going Light?

這是讓你能分辨出事情的輕重並做出有意識的抉擇,進⽽活出⼼中所想的⽣活樣貌。
把資源留給你所熱衷的事,不找任何藉⼝,盡⾃⼰最⼤努⼒去做吧!
「 回歸⼈的⽣活 – Going Light」 是⼀種沈澱過後的⽣活經驗,是⼀種⼼境,尤其是在⼀個我們已經習慣彼此存在於透過網路所連結的世界裡,這是⼀種很深刻的體驗。
「回歸⼈的⽣活 – Going Light」是任何你所想得到的樣貌 : 多花點時間陪伴孩⼦、多精進⾃⼰的⼿藝、仔細聆聽最愛的專輯、閱讀⼀直想看的書、學習長久以來想學的東⻄ — 比如都經過三年了,卻不知什麼原因總是被拖延著⽽遲遲未開始…(了解更多:你想要升職加薪?擁有時間管理能力決定你的收入
「回歸⼈的⽣活 – Going Light」是⼀個失⽽復得的過程 – 找回你失去的理智、想法與⾃主權。這段過程將會令⼈耳⽬⼀新,讓⾃⼰的內⼼回復平靜。
「回歸⼈的⽣活 – Going Light」讓我們有能⼒在應⽤科技維繫彼此的關係中找到平衡點。這與每年花⼀千美元到某個熱帶島嶼進⾏數位排毒假期不同,回歸⼈⽂⽣活可以幫助你找到在⽇常⽣活中最渴望也最簡單的平靜。
「回歸⼈的⽣活 – Going Light」是⼀種選擇。⽽你將會選擇如何體驗今⽇的⽣活呢?
現在你可以立即試試看⼀些簡單的步驟,你將會發現有很⼤的改變:
  • 讓你的⼿機螢幕變成⿊⽩
  • 刪除社群平台 (沒錯,包含Instagram)
  • 刪除電⼦郵件APP
  • 刪除您的網路瀏覽器
  • 禁⽤相機功能
  • 啟⽤「勿擾模式」
  • 將⼿機關機
  • 將⼿機粉碎…開玩笑的。或是給⾃⼰⼀個 「Light Phone」
(圖片:Light Phone) 

4. 我設計Light Phone的宗旨,希望它是⼀款盡可能「少被使⽤」的⼿機

無論你是不是只想在週末休息⼀下遠離智慧型⼿機,或是想永遠脫離,Light Phone 能讓你享受擁有不被打擾的⾼品質時光,你的時間全都是⾃由的。
這是⼀款意圖與⽬的明確的⼿機,不是⼀款愚蠢的⼿機。這是⼀款帶有幾項基本功能且完全以字體排印學為基礎去客製化其介⾯所製作⽽成的⼿機。
這是⼀款消光⿊⽩電⼦墨⽔螢幕的⼩型⼿機,螢幕不同於⼀般智慧型⼿機,非常適合在⽇光直射下的⼾外觀看。
(照片:Light Phone
它永遠不會有社群媒體、無限的訂閱(feeds)、電⼦郵件、或是引誘點擊與過於聳動的新聞。這是⼀款對於收集和出售您的使⽤數據不感興趣的⼿機。
這是⼀部專為「⼈」所設計的⼿機。
Light Phone 想強調的,這或許也是整個數位健康/「正念」運動想推⾏的概念,沒有什麼神奇藥丸能⾃動替你的⽣活創造平衡。在資本主義社會下,尤其是在矽⾕,每⼀項產品都宣稱有⽅法能立即解決你的問題。Light Phone不會讓你的使⽤情境更簡便,事實上,它可能還會增加更多的操作步驟讓你無法很輕易地使⽤,且讓你多了許多放空發呆的機會。
Light Phone 並未宣稱有答案能解決你的問題,相反地它可能成為⼀道難題,如果沒有智慧型⼿機你現在會做什麼呢?你的⽣活會是什麼樣貌?希望時時刻刻提醒你為⾃⼰負責並且掌控⾃⼰的⼈⽣。
試著去尋找平衡,為我們的焦慮或熱情找到⼀個健康的宣洩⽅式,盡可能試著去避免網路世界中那些過度以⾃我為中⼼、訊息扭曲、及利⽤廣告帶動訊息接收等對我們有害的部分。
這些⼤科技公司花時間控制了我們的⼤腦,要消除這些肯定需要⼀段時間。不僅需要時 間,還得靠意志⼒和從這些科技巨擘中解脫的渴望,畢竟這些公司為了讓「你」沉迷可是投入了⼤量資⾦。請記住這並不容易,但絕對是非常值得的。
⼀位⽤⼾曾經美妙地將回歸⼈的⽣活 – Going Light描述為「那些不重要的不⽅便讓我重新找回⽣活」。這些不便之處(像是不能隨意地拍照、查找⾃⼰喜歡的演員、分散⾃⼰的注意⼒等等…)看似難以克服,但其實不然。我們實在想不出任何比脫離智慧型⼿機所帶來的廉價娛樂,能讓⽣活回到正軌更值得的事情了。
這最終是⼀項控制權的移轉。你要對⾃⼰⾝處在網路世界上的⼀切負起責任,這不是指再也不去使⽤這些⼯具(儘管這是有可能的),⽽是要有計畫性地去使⽤網際網路。永遠記得那些對你有害的部分,然後戒斷它們。這⼀切沒有⼀個⼀體適⽤的答案,你必須靠⾃⼰去找到對你有⽤的作法。
這也跟符合外界的期待以及界定⾃我可接受範圍的定義有關,事情的重要性會決定如何安排你的時間。我們總是認為接到電話就要立刻回覆,然⽽這種期待不但不切實際也會造成負⾯影響。你有⾜夠的理由能夠跟伴侶、朋友、家⼈、同事或是上司以開放的⼼態,討論出彼此都可接受的溝通模式。
「你必須要有⼀間房間或是⼀天裡的某幾個⼩時,在那裡不⽤知道早上的報紙寫了什麼內 容,不⽤知道朋友是誰,不⽤知道你⽋誰或是誰⽋你。在這裡你能夠單純地體會細微的感受、發掘內⼼深處的想法以及各種不同⾯貌的⾃⼰。這是⼀個孵化創意的地⽅,⼀開始可能會覺得什麼都沒發⽣,但如果你有⼀處不被打擾的神聖空間,⽽且妥善地利⽤它後。最終將會發⽣...
...我們的⽣活已經變得如此有經濟效益與效率,但隨著年紀的增長,加諸在你⾝上的要求也隨之變多,讓你逐漸地迷失⾃我。你總是在做⼀些需要你做的事情,但屬於你的幸福時刻在哪呢?你必須試著去找到它...
...我總是告訴我的學⽣,到⾃⼰⾝體與靈魂想去的地⽅。當你感覺對了,就繼續維持當下的狀態,並且不要讓任何⼈使你分⼼。 」- 摘⾃約瑟夫·坎⾙爾 (Joseph Campbell) 的《神話的⼒量》(The Power of Myth)(了解更多:高效成功人士,都掌握了時間管理技巧(實操方案揭秘)
這是⼀本記錄了 1985 年和 1986 年與比爾·莫耶斯(Bill Moyers) 對話的書。這些特定的段落可以在第 115 ⾴和第 146 ⾴找到。這裡還有⼀段這個段落的影片

5. 依目的選⽤合適⼯具

如果我們都⽤同⼀部裝置做所有事情,那還有什麼事情是特別的?是有特殊意義的? 當「⼿機」的通話功能似乎已不是重要的產品特性時,這些裝置現在仍然被稱為智慧型「⼿機」幾乎是很奇怪的⼀件事。智慧型⼿機能做任何事,但這不意味著它無所不能。智慧型⼿機也許可以發送電⼦郵件,但⽤電腦的完整尺⼨鍵盤輸入使⽤起來更舒適;它也許有相機功能,但他沒有相機專業的觀景窗或是對焦環。
⼀些我們所喜愛的事物,我們很難⽤⾔語表達出它們所付有的天性,這是⼀種情感聯繫, 這幾乎與物品的特徵無關,⽽是⼀種使⽤該物品所帶來純粹的愉悅,⽣活上使⽤帶著情感連結的物品,也對我們帶來深遠的影響。正如約翰‧克⾦ John Culkin所說,「我們塑造了⼯具,⽽⼯具也型塑了我們」。
許多智慧型⼿機的應⽤程式都是模擬真實的物體⽽產⽣,就像電⼦書的虛擬翻⾴功能,智慧型⼿機⼤部分的功能都只是在模仿。也許這只是我們對於⾃⼰所鍾愛的事物有太多的浪漫情懷,我想你明⽩我的意思。
你是否曾察覺⾃⼰處於⼀個美好的環境中;也許是和你愛的⼈⼀起渡假,欣賞著美麗的⽇落,但那個當下你卻只是拿出⼿機去做其他有趣的事⽽忽略當下的美好?
如果我們永遠不停下來欣賞⽣命中的美好時刻,永遠沒意識到這世上任何⼀個地⽅都比不上當下這珍貴的瞬間,那麼我們將永遠不會知⾜,我們總是不斷地在追尋更美好的事物。在這個持續有新事物發⽣的世界,總是忘了停下腳步聞聞路邊的玫瑰花香。想想看「我可以不在乎在任何地⽅會發⽣什麼事,因為我此刻就在這裡,多美好的瞬間啊」。
回歸⼈的⽣活 – Going Light的意思是指盡最⼤努⼒、完全專注並且有想法地去做任何你想做的事。
然⽽,許多⼈在試⾏之初都會感到焦慮,像是不時地摸摸⼝袋確認⼿機、有⼿機震動的錯覺,這種⼿機不在⾝上的空虛感會很強烈。
《數位極簡》​​⼀書作家Cal Newport 建議在你決定要遠離智慧型⼿機前要先做好⼀些⼼理準備,如此⼀來,⼀旦開始你可以比較容易擺脫⼿機成癮的焦慮,你現在就可以嘗試,只要把智慧型⼿機留在家中,出⾨散步20分鐘,甚⾄也可嘗試散步整個下午或是整個週末。我不能向你保證這會是⼀個快效藥,但是我可以保證你會體驗到前所未有的⾃由。
-完-

訂閱《王文華談創新》音檔,聽他分析如何用企業的創新做法,改善個人的職場與生活。

加入《創新拿鐵 Telegram 好友》或訂閱《創新拿鐵電子報》,收到每篇文章。

推薦閱讀:
1. 這篇文章的英文版。裡面有更多手繪圖畫。
 
原文出處
【超過300本影音說書陪你成就更好的自己】讓大大學院與你共讀,幫助「沒時間讀書」、「讀書速度很慢」、「讀完就忘記」、「抓不到重點」的你,利用18分鐘領略閱讀的樂趣,吸收並帶走鮮明觀點,真正讓知識內涵融會於日常生活。立即點擊加入
大大讀書|全台最大線上影音說書
本網站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歡迎來信投稿、洽談文章授權。

關注職場最新趨勢,為知識學習創造最佳環境

大大學院「全台最大影音說書.知識學習平台」,致力於推廣終生學習、培養職場人士的閱讀習慣。

按讚、追蹤「大大學院」Facebook粉絲團,每天更新最新職場趨勢文章,帶你掌握關鍵資訊。

加入「大大學院|職場趨勢新觀點」,最新、最實用的職場課程都在這,學習資訊不漏接!請用手機點擊「加入Line好友」連結,或是掃描QR Code加入。

處理中